找回密码
 加入BIM Studio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未来设计行业的升级,思来想去,只有靠AC类软件了

早点注册攒积分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BIM Studio

x
作为2011年开始接触BIM的老人,很幸运第一步就选择了AC,然后靠AC完成了所有的课程作业,过程中执拗的希望用AC解决所有问题,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于我,它就是那个体系完整、设计友好的工具。

毕业进入top房企,经历了3568的折磨,经历了行业黄金到黑铁的转变,这两年又开始60天规证、100天开盘,设计周期一压再压,费用一降再降,追责越来越严,深深觉得设计院工作的不易。短期内,要完成方案、施工图、幕墙、结构、机电、暖通、给排水、精装、产业化、BIM、景观、泛光、燃气、构件厂十几个单位或专业的配合,所有人沟通的模式就是我画完CAD给你然后接着改,同时改,你画完给我审核提资。这样不可能不错,效率不可能不低。平立面不对应、建筑结构不对应、精装瞎放点位、产业化无法实现等等。每天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解决各种不交圈带来的问题,令人抓狂。2维的工作模式和成果,已然不适配现有的发展模式。


于是设计行业环境越来越差,5000招不到一个司机,但能招个会开车的985建筑学硕士,再往下走,面临的是新鲜血液中断,成长空间卡死,生活质量没有等不健康状态,于行业于个人,都不可持久。行业得变。

提到bim,所有人的印象是翻模、施工模拟动画、MEP。然而对项目最关键的多专业交圈、算量精准、效果与建成的一致性,却一直被忽略。真正的推行,应该先从小问题解决:比如建筑结构交圈,能减少多少错漏碰缺的成本?比如产业化与精装的配合,能否节点一遍过?从生产经营的角度考虑,解决实际问题(时间、钱、效果),且对从业者友好,或许才是后续方向。
参与人数 3经验 +9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nanzhi + 3 很给力!说的很务实
ayan13 + 9 + 9 优质内容!
独特_乖乖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经验 +9 金币 +13

本帖最后由 BIM292330757 于 2022-12-29 21:21 编辑


2022-12-29 21:11:46
支持你,我也喜欢AC,不喜欢Revit但没办法,业主只认revit
2022-12-30 08:44:22
支持你,尽管建筑行业下行
2022-12-30 13:09:16
评论·
·举报
zjgzs 发表于 2022-12-30 08:44
支持你,我也喜欢AC,不喜欢Revit但没办法,业主只认revit

没事,我就是业主。从拿地到现场配合到交付,以及各种变更。我太知道甲方需要的是啥,以及现在为啥不行了。AC这种模式是对的,就是缺少超强的整合人,真验证一两个项目,就知道真香了。
2022-12-30 23:41:28
评论·
·举报
缘在江湖 发表于 2022-12-30 13:09
支持你,尽管建筑行业下行

行业大灌水时进的人才水分,收缩时肯定被挤出去,只不过挤的过程所有人都难受罢了。二维必然要慢慢后退,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022-12-30 23:43:18
支持你,你说的很有道理。
2022-12-31 07:23:21
AC或RE,都不错,这也是无奈之举,在当前BIM建筑中这二个软件都具有深刻的代表性,这也就要求最好能同时掌握二个软件,改就要从根儿上改,设计院从项目初始就应该使用AC或RE,向下贯输衔接也都要使用相同的软件,这样才具有正向的意义,但现实却是拧巴的,就好象我所从事的钢结构行业,设计院使用各种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验算,之后再生成CAD图纸,深化人员根据生成的图纸再次建模,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效率的浪费。模型搭建与验算本来应该是一个流程,但现在却硬是拆分开来,设计院搭建的是验算的模型,而后期深化人员还要再次进行模型搭建,如果能在设计院的环节把验算和模型搭建统一起来,就能保证后期的正确性,只需要在现有设计院验算搭建好的模型基础上进行细节深化就可以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问题就一个,验算阶段的模型搭建要统一,tekla在这方面是可以做到的,可是结构设计软件有很多,但却并不是每一个结构设计软件都可以实现这种统一性,也就是说从设计院向下一个流程过渡时就会出现所谓的断档或翻模的出现,这就本末倒置了,当然不可否认,无论如何也比二维的效率高了很多很多。。
再有一个就是安装队伍的不专业,在现如今的钢结构工程中,大多的空间结构的现场安装都需要模型现场辅助,但至少超80%以上的安装公司不知道看模型,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而CAD图纸表达的很有限,对理解真正的现场空间结构会引起一定的误解,安装人员不专业不负责任就会按图纸进行现场焊接与安装,这直接导致出错,可怕的是业主也不清楚,一再的跟加工企业进行交涉与扯皮,最后问题爆发到一定程度,现场找来tekla技术人员,才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是,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加工的问题、安装的问题、业主认知问题、现场人员不专业,但每一个环节哪怕都有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就会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从而加快工程的进度与顺畅。。。
但所有这些没有人来进行梳理、规化、讲解。。。
2022-12-31 09:54:20
评论·
·举报
nalliance 发表于 2022-12-31 09:54
AC或RE,都不错,这也是无奈之举,在当前BIM建筑中这二个软件都具有深刻的代表性,这也就要求最好能同时掌 ...

是的,甲方设计说我只做管理不研究技术;项目说我只盯进度;总包说我只按图施工;工人说技术员让我干啥我干啥。于是第一步要求甲方设计管理人员驻场解决现场问题,下一步是设计院驻场帮忙看图指点,就差设计师去指导施工了。明明先有三维,后面想要多少图纸有多少图纸,现在却用不交圈的二维图纸来建设三维建筑。是本末倒置了。

未来的价值点,应该是往模型、算量、施工三个一体化上发展的,这样才是BIM的价值所在。改变低效、高度不交圈、高度往返跑的现状,靠计算机来代替人不可避免的错误,多好。我得继续推动下去
2022-12-31 23:50:21
可惜,行业已没有未来
2023-1-4 17:29:53

早点注册攒积分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BIM Studio

x
作为2011年开始接触BIM的老人,很幸运第一步就选择了AC,然后靠AC完成了所有的课程作业,过程中执拗的希望用AC解决所有问题,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于我,它就是那个体系完整、设计友好的工具。

毕业进入top房企,经历了3568的折磨,经历了行业黄金到黑铁的转变,这两年又开始60天规证、100天开盘,设计周期一压再压,费用一降再降,追责越来越严,深深觉得设计院工作的不易。短期内,要完成方案、施工图、幕墙、结构、机电、暖通、给排水、精装、产业化、BIM、景观、泛光、燃气、构件厂十几个单位或专业的配合,所有人沟通的模式就是我画完CAD给你然后接着改,同时改,你画完给我审核提资。这样不可能不错,效率不可能不低。平立面不对应、建筑结构不对应、精装瞎放点位、产业化无法实现等等。每天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解决各种不交圈带来的问题,令人抓狂。2维的工作模式和成果,已然不适配现有的发展模式。


于是设计行业环境越来越差,5000招不到一个司机,但能招个会开车的985建筑学硕士,再往下走,面临的是新鲜血液中断,成长空间卡死,生活质量没有等不健康状态,于行业于个人,都不可持久。行业得变。

提到bim,所有人的印象是翻模、施工模拟动画、MEP。然而对项目最关键的多专业交圈、算量精准、效果与建成的一致性,却一直被忽略。真正的推行,应该先从小问题解决:比如建筑结构交圈,能减少多少错漏碰缺的成本?比如产业化与精装的配合,能否节点一遍过?从生产经营的角度考虑,解决实际问题(时间、钱、效果),且对从业者友好,或许才是后续方向。
参与人数 3经验 +9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nanzhi + 3 很给力!说的很务实
ayan13 + 9 + 9 优质内容!
独特_乖乖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经验 +9 金币 +13

本帖最后由 BIM292330757 于 2022-12-29 21:21 编辑


2022-12-29 21:11:46
支持你,我也喜欢AC,不喜欢Revit但没办法,业主只认revit
2022-12-30 08:44:22
支持你,尽管建筑行业下行
2022-12-30 13:09:16
评论·
·举报
zjgzs 发表于 2022-12-30 08:44
支持你,我也喜欢AC,不喜欢Revit但没办法,业主只认revit

没事,我就是业主。从拿地到现场配合到交付,以及各种变更。我太知道甲方需要的是啥,以及现在为啥不行了。AC这种模式是对的,就是缺少超强的整合人,真验证一两个项目,就知道真香了。
2022-12-30 23:41:28
评论·
·举报
缘在江湖 发表于 2022-12-30 13:09
支持你,尽管建筑行业下行

行业大灌水时进的人才水分,收缩时肯定被挤出去,只不过挤的过程所有人都难受罢了。二维必然要慢慢后退,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022-12-30 23:43:18
支持你,你说的很有道理。
2022-12-31 07:23:21
AC或RE,都不错,这也是无奈之举,在当前BIM建筑中这二个软件都具有深刻的代表性,这也就要求最好能同时掌握二个软件,改就要从根儿上改,设计院从项目初始就应该使用AC或RE,向下贯输衔接也都要使用相同的软件,这样才具有正向的意义,但现实却是拧巴的,就好象我所从事的钢结构行业,设计院使用各种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验算,之后再生成CAD图纸,深化人员根据生成的图纸再次建模,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效率的浪费。模型搭建与验算本来应该是一个流程,但现在却硬是拆分开来,设计院搭建的是验算的模型,而后期深化人员还要再次进行模型搭建,如果能在设计院的环节把验算和模型搭建统一起来,就能保证后期的正确性,只需要在现有设计院验算搭建好的模型基础上进行细节深化就可以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问题就一个,验算阶段的模型搭建要统一,tekla在这方面是可以做到的,可是结构设计软件有很多,但却并不是每一个结构设计软件都可以实现这种统一性,也就是说从设计院向下一个流程过渡时就会出现所谓的断档或翻模的出现,这就本末倒置了,当然不可否认,无论如何也比二维的效率高了很多很多。。
再有一个就是安装队伍的不专业,在现如今的钢结构工程中,大多的空间结构的现场安装都需要模型现场辅助,但至少超80%以上的安装公司不知道看模型,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而CAD图纸表达的很有限,对理解真正的现场空间结构会引起一定的误解,安装人员不专业不负责任就会按图纸进行现场焊接与安装,这直接导致出错,可怕的是业主也不清楚,一再的跟加工企业进行交涉与扯皮,最后问题爆发到一定程度,现场找来tekla技术人员,才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是,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加工的问题、安装的问题、业主认知问题、现场人员不专业,但每一个环节哪怕都有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就会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从而加快工程的进度与顺畅。。。
但所有这些没有人来进行梳理、规化、讲解。。。
2022-12-31 09:54:20
评论·
·举报
nalliance 发表于 2022-12-31 09:54
AC或RE,都不错,这也是无奈之举,在当前BIM建筑中这二个软件都具有深刻的代表性,这也就要求最好能同时掌 ...

是的,甲方设计说我只做管理不研究技术;项目说我只盯进度;总包说我只按图施工;工人说技术员让我干啥我干啥。于是第一步要求甲方设计管理人员驻场解决现场问题,下一步是设计院驻场帮忙看图指点,就差设计师去指导施工了。明明先有三维,后面想要多少图纸有多少图纸,现在却用不交圈的二维图纸来建设三维建筑。是本末倒置了。

未来的价值点,应该是往模型、算量、施工三个一体化上发展的,这样才是BIM的价值所在。改变低效、高度不交圈、高度往返跑的现状,靠计算机来代替人不可避免的错误,多好。我得继续推动下去
2022-12-31 23:50:21
可惜,行业已没有未来
2023-1-4 17:29:53
1234下一页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2
32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