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和新工业化时代, BIM技术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拥抱 互联网、转型升级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有了BIM,设计师不需要再用CAD画平面图纸,直接用 3D模型软件进行设计,所见即所得,设置参数就可以自动算出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施工企业可以在BIM平台上预演施工过程,找到最优施工组织方案,实际 施工过程的成本、 进度、质量及安全管控数据紧随模型流转,降本增效;运营单位可以清楚了解每个结构、零件的组成、产地、内部结构以及设计、施工和养护过程信息,依托养护大数据库提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原本看似严肃而雄伟的大型工程,通过 BIM进行数字化后,可以透视、翻转、计算,玩转于工程师的鼠标。大到工程的经纬坐标、线形和海拔,小到一个螺栓的形状、尺寸和安装时间,纤毫毕现。 2016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十大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政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BIM技术。BIM和交通有哪些交集,能碰撞出什么火花,一时众说纷纭,也出现了很多方向。有的用BIM做 三维建模设计,有的用BIM做 数字化施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则是用BIM解决基础设施全寿命 周期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磨砺出一系列 智慧化解决方案。 以BIM+产业工人为例,这个解决方案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立产业工人信用评价体系,为每位工人定制一张能真实记录其日常教育培训、作业、技能考核、安全监督等多项信息的智能工卡,用数据为工人画像。施工企业可以清楚知道工人真实的技能水平、从业经历甚至在工地上的每一次违章作业行为,以便择优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智慧工地上,安全监理人员发现问题,以往从上报再到处理,走流程要5到7天,采用智慧工地解决方案,监理人员可以直接把问题用手机拍照上传到BIM平台,施工方通过共享平台可立刻发现问题,两三个小时就将问题处理完毕。 智慧工厂中,一座大桥的每一片梁在BIM平台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什么时候生产、经历过哪些生产和质检环节、存储多长时间、材料及试验数据都尽在掌握,可以通过 BIM平台预先定制生产计划,通过智能化感应设备将生产及质检信息自动传输到工厂的生产管理平台。 桥梁智慧养护中,打破年年检测但年年从头再来的怪圈,桥梁每条病害在原位检测时即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真实记录,病害在三维模型空间直观定位,逐年累积,形成养护大数据,动态分析,为桥梁预防性养护提供智慧化决策建议。 BIM是工具和平台,而行业更需要的是一个个落地的解决方案。各个解决方案源源不断地提供BIM需要的大量数据, BIM云平台又为各个解决方案提供数据共享和计算,让数据和信息流动循环起来,产生价值。随着项目和解决方案的不断增加, BIM平台就像滚雪球一样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最终将构建起交通运输行业宝贵的数据资产。 如今,部公路院的BIM创新团队已经从最开始的五六个人发展到70多人,承接了广东虎门二桥、深中通道、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等20多个超大型交通 BIM项目,在交通BIM领域领跑。 如马云所说,现在已经从IT时代进化到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部公路院正在通过BIM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