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BIM Studio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山地建筑怎么设计?

惊蛰 2017-5-23 20:39:03 阅读 1439

早点注册攒积分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BIM Studio

x
摘要:本文从对山地建筑的特点分析入手,从平面布局和空间立体两个方面论述了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可以对建筑设计在山地环境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平面、立面
1、引言
山地建筑是山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各种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实体,也是构成城市风貌特征的重要物质要素。在山地城市中,自然的山水格局、地貌特征、植被形态是构成山地城市风貌特色的自然基础和景观基质,而山地建筑是镶嵌在这一自然基质之上的嵌体,因此山地建筑设计与修建必须适应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点这一总的背景。
2、山地建筑的特点分析
2.1、山地建筑的地域性特点
不同的地埋、气候环境与地形地貌特点,如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地域的差异特点就十分明显,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就是一个流域,其上、中、下游的自然、社会条什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和差异性,都会反映在建筑上,使山地建筑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性特点,如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区的吊脚楼建筑,四川、云、贵地区的石砌雕楼山寨建筑和干栏建筑,西双版纳地区的竹楼建筑,福建武夷山区的土楼建筑,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建筑、生土建筑等。
2.2、山地建筑的协调性特点
山地建筑是修建在特定山地地域的建筑,因此,地域性的特点也必然体现与自然的协调性。其设计首先必须考虑节能、节地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起伏、气候环境、地方建筑材料等特点,使建筑设计、群体组合,平面布置,立gc5.com面造型以及建筑材科的采用、色彩的处理等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取得一种协调共生的关系,从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适应山地地形与气候复杂变化的生态建筑,以达到因地制宜的理想效果。有些建筑事先有规划设计图纸,也有一些很精彩的乡土建筑,压根儿不是凭设计图纸,而是凭实际的地形,是在山地上“长”出来的建筑,或则也可称作“赤脚”建筑。
3、平面设计
3.1、布局形式
山地环境中的建筑在平面布局形式方面,一般都结合地形,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其间没有明显的纵横轴线,边缘轮廓也不一定遵循几何形状构图,有的聚居成团,有的延伸成带,或者兼而有之。具体的布置方法应视城市的规模、地形情况、坡度、坡向、地质等多种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利用方式有:
3.2、布局的特点方法
3.2.1、生态安全
山地用地一般都选在靠山、傍水、保留良田、面向开阔方向并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区。因此,了解洪水历史情况地质情况及高地雨水对用地的影响,掌握城区内外已有或可能修建的排水设施和条件,十分重要。过去防治山洪多采用修建截洪沟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占用土地多,在无雨期间往往绝大部分截洪沟都成为干沟或被泥砂淹没,需要经常养护。积极的办法gc5.com是调节径流、修筑水库、疏通河道、筑堤、填高被淹用地等。
3.2.2、山地“中心”
山地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冲沟、陡坡、洼地、台地、高地等边缘地带,这些特殊的地形条件,给建设带来一些困难,布局时常需从功能出发,把公共服务中心及供居民使用的主要建筑首先布置在交通方便、最好的心脏地带,并将相互联系紧密的用地组合在相近的标高上。特别是供大多数居民使用的服务性建筑,不仅要考虑它的平面服务半径,还要考虑它的服务高差,多将其设置在高差中心,以减少居民上下坡的疲劳。而专业性较强、交通量较小的项目错落布置在零星边角用地。
山地平面规划的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山地建筑用地形态复杂,一般占地面积较大,自成体系,小区内的交通以车为主,步行为辅,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内道路的使用效率是构成小区优雅环境的前提条件。道路流线尽量结合地形,地势和等高线的变化,因势利导,做到流线简洁,减少道路坡度变化和施工土方量,还要结合市政管道的敷设进行设计。做到既适应用地地形因素,又保证空间在视觉上不断变化,简单明了。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为原则进行布置,总之,在平面布局上,应尽量利用地形高差,结合gc5.com建筑立面设计,合理进行功能布局,可利用地形高差设置车库、储藏室等,
做到功能布局合理,空间有效利用。另外,综合交通因素,具体设计过程中应遵照以下2个关键的原则,以突显山地建筑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特点:
山地住宅的空间布局要满足住宅日照,通风,密度,朝向,间距等方面的要求,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或防风条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声污染,使居住环境方便,安全,安静,既便于居民联系交往,又便于管理。
住宅小区以居住为主体,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宅的干扰。
4、立面设计
4.1、坡地和平地空间处理的差异
山地与平原在环境空间规划设计中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的影响所产生,主要反映在:
坡度,坡度的陡缓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一般建筑都布置在地形坡度5%—25%的用地上,它具有较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与安全性,超过25%的斜坡地很难用于布置建筑,个别情况例外。
地势,山坡地走势限制了动线系统,只有在缓坡地(坡度小于10%)才能做出对称的配置,地势取代了轴线。
坡向,斜坡的方向使土地对日照利用的方式有极大的影响,西,北向的山坡使用上较不舒适,
形状,斜坡基地的形状影响土地使用的比例,深而窄的地形不适合于开发。基地形状的平面中心已不具意义,取而代之的是空间的重心。
位态,山坡地三度空间的分布对土地利用及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其对开发的安全及成本影响是决定因素,断层带和顺向坡均不利于开发。地震烈度高的地区更应慎重。
4.2、山地环境的空间布局原则
4.2.1、考虑空间组织的完整性
传统经验告知:山地的空间组织常因地形的起伏及地表覆盖的不同,形成组成元素变化多样、复杂的空间体系,使人穿梭其间不易辨认方位,造成混乱的视觉意象。因此,任何空间的配置与组织,都要从整体出发,配合已形成的环境形式,使之融人既存的环境构架中;利用景观美学原理及设计手法,创造引人人胜、极具舒适感的空间;利用景观意象元素创造自明性高及合乎人性尺度的空间景观gc5.com意象;空间的塑造应使生活于其间的人能感到空间的意义,并造成认同感。
4.2.2、控制天际轮廓线
山地建筑因其山势自然起伏,视野广阔,常成为重要的视觉焦点之一。建筑群的上边缘与下边缘也就成为最具魅力和标志性的特征。因此设计中应按基地的容积率及建筑高度的限制,根据其建筑可能的外形美化与树木绿化的需求,充分而有效地控制好天际轮廓线,并与天然的山体天际线相配合,构成和谐的整体景观。
4.2.3、处理建筑与街路的关系
山地建筑等构成的空间景观形态的变化,多是通过街路这一边缘元素来感知的,因此处理好街路与建筑的关系,并使之形成结构简明、层次分明的空间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4.2.4、处理空间的层次性与有机性
空间的层次性,包括水平方向的纵横层次和垂直方向的竖向层次。山地应以竖向层次为其主要特征,注意由远景、中景、近景构成的深远层次和第五立面,注意由垂直方向构成的具有立体感的高低层叠的竖向层次。空间的有机性,指学习传统经验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尽可能保持自然地形,使建筑与山、石、绿化密切结合,利用地形,结合环境成为有机整体,并反映出建筑的地方特征。
5、结语
在山地城镇空间中,由于地形的原因,边缘地带存在的范围较广,影响城市的平面形态和空间布局。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自然生态敏感性的边缘地带,应在保证城市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山地城市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地理学会,山地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
[2]黄光宇著,山地城市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李光润,1997年7月毕业于毕业于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镇建设专业。2005年取得工程师职称,2006年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现就职于云南省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0)
惊蛰初级会员

相关推荐

· ·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2条)

举报

为了水经验  位置不对吧大哥?
回复 · 2017-5-24 01:08:16 · · · 举报

举报

虎头蛇尾,走你
回复 · 2017-5-24 08:58:57 · · · 举报